(常州市委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刊用稿)
時間是最好的一面鏡子,丁山華與“一根電纜”結緣已有三十余年,在一萬三千多個日日夜夜中,他將“人誠品優(yōu)”奉為座右銘,謀實業(yè),崇實干,做精做專,把一家瀕臨破產的無名小廠,發(fā)展成全球線纜企業(yè)規(guī)模排名“中國第一、世界第七”的行業(yè)巨頭,唱響了中國的“上上”之歌,成就了世界的“上上”之選。
自強不息,力打“上上”牌
1983年10月4日,對于丁山華來說終身難忘。這是他走馬上任溧陽電線廠的第一天,一腳跨入廠區(qū),就仿佛就走入了電影《喬廠長上任記》里的鏡頭:廠區(qū)塵土飛揚,廠房破敗,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,生產物資堆放得一片雜亂,丁山華感覺“把自己扔在了垃圾堆上”;再走進車間瞧瞧,三個一伙,五個一搭,自由得像一個菜市場。此時的電線廠,員工不足300人,連電線帶鋼筋業(yè)務加起來,年銷售不到400萬元。底子薄、管理亂、發(fā)不起工資,大量的問題像麻繩一樣絞在一起,讓前幾任廠長望而卻步,束手無策。一連幾天,丁山華的臉繃得像鐵板。可情緒化解不了問題,天性好強的丁山華并沒有就此泄氣。
1983年年底,長期依賴市場計劃配給的電線廠幾近斷炊,眼看著年底發(fā)不出工資,丁山華毅然走進市場求出路。他帶著幾個銷售員乘坐客運汽車,一路向南,途徑廣德、郎溪、屯溪、歙縣,直到廣州、汕頭,最多時一天要跑三四個縣城,想盡辦法到當地主管單位推銷產品。一天五毛錢生活費,捉襟見肘的窘迫和一次次的回絕、質疑、嘲笑和冷眼,讓這位鐵打的漢子也有落淚的時候。但是,憑著一股要爭氣、不服輸的精神,他最終在安徽屯溪、歙縣工業(yè)局談成兩筆業(yè)務。有了這單“救饑米”,當年溧陽電線廠的工資缺口終于有了著落,年底一算賬,電線廠當年銷售達到450萬元,較上年凈增近100萬元,企業(yè)度過一劫。
上世紀80年代,員工端著“鐵飯碗”,干部坐著“鐵交椅”,大家拿著“鐵工資”,這“三鐵”儼然成了“銅墻鐵壁”,阻礙企業(yè)進一步發(fā)展?!叭F”是歷史的產物,根深蒂固,是讓很多國營企業(yè)、大集體企業(yè)望而卻步的難題,可丁山華就敢硬碰硬。他掄起大錘,砸向長期束縛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“三鐵”。
破“鐵飯碗”。采用自薦崗位、平等競爭、雙向選擇、擇優(yōu)上崗等做法,徹底端走“鐵飯碗”,讓“阿混”混不下去;破“鐵交椅”。用人不憑資歷,不看文憑,誰干得好就上來,誰不行就下去,廠領導也毫不例外;破“鐵工資”。率先分工種、崗位、責任、環(huán)境等不同情況確定獎金系數,檔次懸殊3倍之多。拆掉“銅墻鐵壁”后,丁山華心里依舊有把鎖要解開:企業(yè)只生產大路貨,總有一天要山窮水盡!從1984年起,丁山華先后派出12名中層以上干部,兵分8路,跑遍全國,捕捉信息,了解市場,推銷產品。大規(guī)模、深層次的市場調研最終凝成共識:有人的地方就要用電,用電的地方離不開線纜。線纜屬于前程遠大的“長壽行當”。端著肉碗找米糠充饑豈不太荒唐嗎!開闊了眼界,全廠的干部員工才幡然醒悟:產品檔次低,沒有話語權,只能縮在人后作為后補供應單位。落后就落后在思想觀念和內部機制的墨守陳規(guī),自縛手腳。只有轉軌變型,企業(yè)才能全方位進入市場,方能促使偎灶貓變成下山虎。由是,電線廠決定避開國營大中型企業(yè)的鋒芒,跳出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的重圍,瞄準市場空缺,著重開發(fā)大廠不愿做、小廠做不了而市場短缺的產品。重點研制開發(fā)煤礦礦用信號、通信電纜,這次戰(zhàn)略調整,讓工廠開始加速度發(fā)展——
1986年,電線廠開發(fā)的5個礦用電纜系列新產品,一炮走紅。為國家5個重點工程配套,被全國80多個煤礦、礦務局的重點礦井、新建礦井選用,產品質量市場抽查合格率達100%;1987年,塑料電力電纜和阻燃橡套電纜研制成功,電線廠完成了以生產電線為主到以生產電纜為主的重大轉變,并更名為“江蘇省溧陽電纜廠”,當年就甩掉了“后補”的帽子,并于1988年晉升為江蘇線纜價格的導向企業(yè);1989年,電纜產品由暢銷、滯銷跌到難銷,丁山華“寧肯讓利,不讓市場”,堅持薄利多銷,在全行業(yè)低迷之年,他們的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42%,利潤增長33%,躍入溧陽工業(yè)企業(yè)的排頭兵、常州市骨干企業(yè)和利稅大戶、江蘇省先進企業(yè)的行列;1991年,全廠固定資產3100萬元、產值6500萬元、利稅達703萬元。丁山華的銳意開拓,使全廠員工漸漸形成了一個共同的信條:英雄好漢,產品上看,市場點將。然而,產品需要品牌、沒有品牌的產品,休想取得市場的認可,而品牌能否打響,取決于產品的“含金量”。從1987年10月10日起,“上上”正式成為電纜廠商標,寓意上上電纜、上上品質,追求卓越,永無止境。
逆風飛揚,成就“上上”品
1992年4月,丁山華調離工廠,出任溧陽市經委副主任。丁山華調離后,工廠靠著慣性繼續(xù)前行,1992年,在溧陽率先實現產銷雙雙超一億元大關,利稅突破千萬元大關。但好景不長,滑行一段路后,風向突變,工廠面臨雙重壓力:電纜行業(yè)材料轉為賣方市場,產品卻仍是買方市場;材料大幅度漲價,而產品不能同步漲價。加之企業(yè)內部管理松懈,被騙、被盜、貨款收不回等種種原因,使工廠因無錢購買材料而常常出現停產現象,紅極一時的溧陽電纜廠不但輝煌不再,還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;業(yè)績下降速度之快,令人震驚! 1995年,僅頭兩個月,工廠就虧損179萬元,企業(yè)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。丁山華在此臨危受命,于1995年4月回廠兼任廠長。49歲的丁山華回來了,擺在他面前的攤子卻比1983年10月第一次到任時更為復雜。
他一頭扎進科室、車間,傾聽呼聲,冷靜思考,尋找癥結。領導層統(tǒng)一思想后,提出了非常時期的非常方針:“勒緊褲帶,壓縮一切非生產性開支,確保生產正常運行及增產節(jié)約,促進銷售,求企業(yè)生存,保職工吃飯。”他們緊緊抓住“以人為本,強化管理”的牛鼻子,厲行改革——在查明原因、分清責任后,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責任者及分管、監(jiān)督領導者處以賠償與罰款。行政二、三線人員定崗、定員、定責。一線取消固定工資。嚴格獎勤罰懶,重獎有功人員,同時全面壓縮應收賬款,清倉理庫,盤活存量資金,加速回籠貨款,改革一套組合拳下去,遏制了歪風,重振士氣。
生存危機暫時解除,但企業(yè)要贏得市場主動,必須要有過硬產品。在丁山華的推動下,工廠同步開發(fā)的氧化鎂等四只產品已獲得成功。這為1995年下半年的市場銷售贏得主動,工廠產、銷均創(chuàng)歷史最高紀錄,不僅彌補年初虧損,還實現利稅278萬元。
1994年12月14日,三峽水電站正式開工。丁山華預判中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發(fā)展的黃金期,而中壓電纜可以廣泛運用于城市地下電網、發(fā)電站等多種場合,將有巨大的市場需求。經過前前后后15次論證會,1995年底,他最終決定上中壓化學交聯生產線,開發(fā)電力電纜,不僅上,還要上進口設備。引進高端設備,資金還是關鍵。面對2000多萬元、幾乎占當時企業(yè)固定資產的一半的巨額投入,丁山華馬不停蹄地奔走于江蘇進出口公司和各大銀行,在經歷多次輾轉反復后,終于有一家銀行答應放款,解了他燃眉之急。1996年7月份在世界最先進的芬蘭麥拉菲爾化學交聯生產線運抵廠內后,丁山華要求外商配合,力爭半年之后出產品。外商睜大眼睛,好像迎面撞著外星人:“我們的設備銷往世界各地,包括中國,從未有過這樣的紀錄。你們這種速度不可能實現?!奔o錄總是由人創(chuàng)造的。丁山華樂意當創(chuàng)造的第一人。經過周密部署,與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,三個月就完成整機安裝,年底一次試車成功。外商驚嘆:“你們的安裝操作技術已與國際接軌,速度創(chuàng)造了世界紀錄。你們的企業(yè)前途無量!”
其后,輻照交聯、橡套連硫兩大生產線順利上馬。投產后,企業(yè)形成了以35kV及以下的電力電纜和架空絕緣電纜為主的格局,一舉進入電力市場。在引進國際先進生產裝備的同時,在全廠推行“無缺陷工作”法,從內部先搞“優(yōu)勝劣汰,適者生存”,實行“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”的“捆綁制”,全廠從上到下取消工資制、終身制,獎優(yōu)罰劣、獎勤罰懶,工作態(tài)度、工作質量、工作效益向100%的“無缺陷工作章程”并軌,即全廠職工務必盡最大努力,立足崗位做出最出色的工作,不能出現人為差錯。為使產品質量讓用戶百分之百滿意,全廠建立了永久性可追溯記錄,只要哪只產品出現質量問題,即可查出具體生產時間、班組和當班工人。當年電纜廠銷售達2.2億元,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;1997年,銷售又凈增6000萬元,達2.8億元,利稅482萬元。
乘勝前進,1998年,丁山華充分利用“三大交聯”的優(yōu)勢,帶領員工大做特種領域產品文章。這一年,溧陽電纜廠正式更名“江蘇上上電纜集團”,一個新的時代拉開帷幕。這一年,電纜廠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,并成功地開發(fā)了8只新產品,其中,具有極高技術要求的核電站用IE級K3類系列電纜,通過國家14個部委、研究所的專家鑒定,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
質量過硬的“上上”牌電纜開始挺進更廣闊的藍海:中南海電纜改造工程驗收全優(yōu)!為此,中南海電信局送來了錦旗:“優(yōu)質服務,信譽第一,質量可靠,用戶滿意!”短短幾行字,使全廠干部員工感到莫大的榮耀,莫大的驕傲!此后,北京地鐵、首都機場改造、勞動人民文化宮……都用上了溧陽的電纜。僅北京市場,他們的產品銷售額一下子上升到8000多萬元。這一年,全廠741名員工人均勞動生產率高達60萬元,在全國機電行業(yè)中綜合效益指數排名87位。此后,上上在丁山華帶領下,穩(wěn)健快速發(fā)展,到1999年徹底走出虧損陰影,并實現銷售5億元,再次創(chuàng)造了一個“奇跡”。
大勝靠德,永走“上上”路
2001年,上上在溧陽市政府支持下正式改制。改制,進一步理順了管理機制,為丁山華進一步放開手腳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但市場經濟不相信過往的成績,只相信不斷提升的實力。對此,丁山華的思路是:堅持技術創(chuàng)新,恪守“人誠品優(yōu)”。他逢會必提:“產品質量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,否則就是一失萬無?!睂蛻簦黄拐\:“和上上打交道,可以不設防。”“我們從不搞關系走后門,無論是采購還是銷售,我們都只認品質。”
2007年,K1類核電纜成功研制,填補了國內空白;2010年底,上上承接了連老外都望而卻步的三代核電纜研發(fā)重任,僅僅兩年,便填補世界空白。在“2015十大經濟年度人物”的頒獎現場,丁山華有一段感言讓人記憶深刻:“三代安全型核電纜是國際招標,當時我們中了殼外電纜,一家美國公司中了殼內電纜,可是三個月后那家美國公司不干了,到底是刁難還是知難而退我們無從考證,怎么辦?這給咱們國家的核電建設造成了重大障礙,在這關鍵時刻,上上憑借優(yōu)良的裝備,扎實的技術和實干精神承擔了這個艱巨的任務,攻克了二十多個難關,最后取得成功,并且在美國做了極端殘酷的沖擊實驗獲得通過,美國人服了。”核電站動力電纜就是血管,控制電纜就是神經,電纜出現任何一點問題將會影響整個系統(tǒng),而相比二代半核電使用壽命40年,三代核電使用壽命要達到60年,對于電纜的要求更高,必須經受高溫、高壓、高輻射,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。但面對美國人都不愿干的項目,丁山華卻知難而進。當時,很多人都為他捏一把冷汗,這事做成了,當然可喜可賀;萬一失敗,后果不堪想象!為什么要冒這個險?丁山華回答卻顯得輕松:“美國人干不了的,上上一定要干,要爭這口氣”。為了爭這口氣,更為了上上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企業(yè)發(fā)展戰(zhàn)略考慮,上上集全廠之力,不僅引進國際最頂尖的設備,更從人員配給、資金投入、獎懲機制等諸方面,全方位優(yōu)化科研支撐體系,2013年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終于研制成功,一舉填補世界空白,受到高度贊譽。上上的創(chuàng)新精神,不僅為國家爭了光,更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,成就了真正的大國重器:目前國內在建、運行的核電站都有上上電纜。
“技術創(chuàng)新”+“人誠品優(yōu)”= “上上核聚變”。自2005年開始,上上電纜一直保持著每年10個億的增幅。2015年銷售額已達127億元,全球電纜企業(yè)規(guī)模排名中國第一,世界第九;2016年,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行的壓力下,上上依然高歌前行。2017年,上上實現銷售161億元,較上年凈增36億元,在國際權威機構英國商品研究所(CRU)發(fā)布的“2017年度全球絕緣線纜企業(yè)規(guī)模排名”榜單上,江蘇上上電纜集團位列中國第一、全球第七。此外,上上電纜還獲第二屆、第三屆“中國質量獎提名獎”“中國工業(yè)大獎”“中國工業(yè)示范單位”“中國機械工業(yè)百強企業(yè)”“中國出口質量安全示范企業(yè)”“國家技術創(chuàng)新示范企業(yè)”等諸多榮譽,彰顯“實力上上”“品質上上”的魅力。
2017年10月17日,是上上的五十周年廠慶日,這天也正好是在十九大召開的前一日。丁山華說,上上是個幸運兒,幸運就幸運在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。他說,十九大報告進一步闡明,發(fā)展要從追求速度轉向提高質量;發(fā)展應該不忘初心,腳踏實地。這為上上下一個五十年指明了基本方向。前行的目標一旦確立,我們就更要加倍努力“干”。下一步,上上將憑借人才、管理、技術、裝備、實力,堅持質量第一、效益優(yōu)先,不斷開發(fā)高端產品,逐步融入“互聯網+”,逐步實現智能制造,與世界接軌,為實現“百年老店,成為全球電纜行業(yè)的引領者”的目標而努力,為實現十九大提出的“經濟發(fā)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”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,為實現常州高質量發(fā)展、“建設明星城,種好幸福樹”貢獻力量!